發燒

一、簡介:發燒的定義為耳溫或口溫>37.5,肛溫>38.0,腋溫>37.2。其原因為病毒或細菌感染。發燒乃身體有病的警訊,它是一種「症狀」,而非一種「疾病」。所以,發燒時最重要的是要把其病因找出,而對症治療。其次,就是要使「燒」退去,而使身體感覺舒服些。一般而言,發燒會持續35天;這段時間,燒起燒退乃為正常的現象,須等本身的疾病好轉,高燒才會逐漸減退。不要擔心發燒會燒壞腦筋,發燒本身並不會燒壞腦筋,除非併發腦膜炎或腦炎。6個月至3歲的幼兒,有時會在持續高燒(394035天後,在軀幹出現疹子,疹子一出,燒就退了;此乃「嬰兒玫瑰疹」,一般沒什麼併發症,只要再回診所讓醫師檢查一下即可。

二、居家照顧

  1、多補充水份,如溫開水或果汁。

  2、按時服藥

  3、當耳溫超過38.5時(有熱痙攣病史者則超過38.0),即服用紅包或用肛門塞劑。但如有腹瀉,則避免使用塞劑。肛門塞劑須與口服退燒藥間隔1小時。

  4、少穿點衣服,穿得寬鬆點,增加散熱。

  5、用溫水(約37)全身擦拭。但勿酒精或冷水擦拭。

  6、用稍涼的毛巾(約25)在額頭臉上擦拭。

  7、泡溫水澡20分鐘,水溫2632

  8、睡冰枕或水枕。但6個月以下之嬰兒只能睡水枕,不宜睡冰枕,因其體積小,降溫很快,會很危險。

  9、禁用阿斯匹靈,會引起雷氏症候群,為一種腦病變。

10、若有中耳炎、鼻竇炎、扁桃腺炎、肺炎,雖不再發燒,仍應繼續服藥以達療效。

三、注意事項:如有以下現象須儘速就醫!

  1、小於三個月的嬰兒,較易有敗血症或腦膜炎,須住院檢查。

  2、溫度超過40.0

  3、給予退燒藥,仍持續的高燒。

  4、一直哭鬧無法安撫。

  5、當移動或觸摸時,就哭鬧。

  6、很嗜睡、很難叫醒、意識不清。

  7、頸部僵硬。

  8、身體出現紫斑。

  9、無法吞嚥,一直流口水。

10、抽痙。

11、看起來「很虛弱」、活動力不佳。

12、持續嘔吐。

13、劇烈頭痛。